晨間新聞

母語是一切學習的基礎

母語是思想的憑藉, 如果孩子沒有學好母語前就學英文, 將使其他學科的學習窒礙難行……。

    其他

當前台灣掀起一股學英文的熱潮,上自政府提前國教英語教學,計劃引進外籍英語教師,並期望早日將英語列為準官方語言;下至美語補習班林立,甚至幼稚園、安親班也爭相以提供美語教學為號召。

英文之路上,大家前仆後繼,浩浩蕩蕩,宛如全民運動。然而,是否有人停下來想一想,這條路,究竟帶領台灣走向何處?提倡英語或許立意於「國際化」之美意,但是,我們所做的,真的能讓孩子培養出世界觀、國際觀嗎?

許多學生熟背英文單字,往往不知如何應用:英文造句即便文法正確,邏輯上卻又叫人啼笑皆非;看外國影集時,就是聽得懂每一句台詞,也常不知笑點為何。這些現象全起因於我們將英文視為「工具」來學習,而忽略了其內在蘊含了極豐富、複雜的民族性、歷史、地理、傳統、文化等獨特因素。

要培養孩子的國際觀,與其讓孩子從小學英文,不如講述一些國外地理、歷史和文化讓孩子知曉,讓孩子知道海外世界的風貌。英文畢竟不是我們的溝通語言,在日常生活中也少有機會應用,英語教育,成了游離於語用環境之外,無法活用的記憶性知識。

根據語言學家霍爾夫(Benjamin Whorf)的理論,語言的使用在在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模式。

廣告

思想的憑藉

一個人的思想不自覺地受制於無法變更的模式──即其語言中內隱之錯綜複雜的系統,此系統與其他語言系統有同有異;而思想本身便是語言之一部份。在生活中,無論是演繹或是歸納的過程,都需要語言來進行,語言就是邏輯思考的工具,語言影響我們的思考。進一步說,語言本身即思想。學習適切地使用母語,方能加強邏輯推理與思維組織的能力。
 「母語」是一個人從生存環境中所創生出來的「思想」憑藉。極少數的人同時有兩種以上的「母語」,可以兼有附屬於兩種不同文化中的兩種「思想」。

兼容並蓄

廣告

人在某些終極價值的選擇上,總會傾向某一種文化。若無,則不能有獨特的創造性思考能力。文字與思想實為一體之兩面,中文基礎不夠扎實,將影響到其他領域的文字理解及學習成效。如果我們的學童沒有學好母語之前便去學英語,我們文化的發展創造將停頓,不可能再開發有自主性的文化。而英語之學習又無法兼及西方文化的層面,在原創力上萬萬不可能與以英語為母語的西方人並駕齊驅。

身為一個英語教育者,當然樂見英語教育之推廣與提升。但母語實在是一切學習之磐石,如果我們捨本逐末,導致我們的學生連母語都學不好,缺乏分析推理及批判思考的能力,那麼學生不但學不好英文,就連其他學科之學習成效都教人憂慮,「國際化」並非捨己從人,而是兼容並蓄。

廣告

我們固然希望能精通雙語,但切不可因噎廢食、捨本逐末,強化了外語,卻犧牲了我們所賴以思想的母語。

相關熱門主題
你可能有興趣
#廣編企劃|詐騙新招數,你能懂幾招?神秘「鷹眼聯盟」竟用AI攔截4.1億民眾辛苦錢【2024聽誰說SDGs Ep.5】
最新訊息
每日6元,固定為自己充電
App內開啟 更舒適的閱讀體驗
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

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,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